国家税务总局
国家税务总局
国家税务总局
国家税务总局
国家税务总局
其他
财会公司
个税改革绝对有资格今年下半年财税圈的重点讨论话题,对我们企业财务、人事人员是不小的挑战。不说别的,专项附加扣除能扣多少,怎么扣,怎么搜集员工资料以及新个税的计算方法都能让我们摸索半天、懊恼半天。
那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明年的个税怎么申报呢?
此次税法修订,最大变化之一,是对综合所得实行按年计税。【目的】:尽量减少纳税人办理年终汇算清缴的人数,特别是:只有一处工资薪金且在单位办理专项附加扣除纳税人,应该尽量让这些个人无须办理年度自行汇缴补退税。【基本公式】: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=(累计预缴应纳税所得额×税率-速算扣除数)-已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缴应纳税所得额=累计收入-累计免税收入-累计基本减除费用-累计专项扣除-累计专项附加扣除-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。(其中:累计基本减除费用,按照5000元/月乘以当前月份数计算)。
是不是大家看到这个公式会被“吓着”:太复杂了,到底怎么计算?为什么用这个办法?!这不是为难咱们会计朋友吗?
接下来通过一些例题,带大家认识一下“累计预扣法”
【例1】:假设于一线城市工作的王某,每月工资水平固定,其每月的收入情况大致如下:如果采用“现行的个税计算方法”,王某每月要缴纳的个税金额是多少? A、240元 B、590元 C、890元正确答案为B,每月应当缴纳的个税金额=(20000-5000-4000-3000)*0.1-210=590(元)。
接下来再问,王某1-6月份一共要缴纳的个税金额是多少?
为什么问这么简单的问题呢,因为后面讲累计预扣法的时候,有区别的,是需要大家注意的地方
延续使用现行个税计算方法,6个月的个税合计金额=590*6=3540(元),到手工资多少呢?应发工资 减去各项扣除和个税,就是到手工资啦
下面看一下累计预扣法的计算:
【例2】同样的员工王某,如果采用累计预扣法,王某2019年1月应缴纳个税金额是多少? A、240元 B、590元 C、890元正确答案为A。我们看一下具体的计算步骤:累计收入=20000*1=20000(元);累计基本扣除费用=5000*1=5000(元);累计专项扣除(个人承担的社保公积金)=4000*1=4000(元);累计专项附加扣除=3000*1=3000(元);累计应纳税所得额=20000-5000-4000-3000=8000(元)对应个人所得税税率表(按年),采用累计预扣法2019年1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=8000*3%=240(元)。
采用累计预扣方法,王某1-6月份一共要缴纳的个税金额是多少?具体计算步骤如下:累计收入=20000*6=120000(元);累计基本扣除费用=5000*6=30000(元);累计专项扣除(个人承担的社保公积金)=4000*6=24000(元);累计专项附加扣除=3000*6=18000(元);累计应纳税所得额=120000-30000-24000-18000=48000(元)故1-6月份的累计个税金额=48000*0.1-2520=2280(元)
是不是计算太复杂?套路太深?
这样算下来,前四个月每个月都是240,5月520,6月800。6个月累计是2280,貌似少了很多。
采用累计预扣法,会导致税率跨级,进而导致少交个税。该说法,是对还是错呢?
累计预扣法是否真的会导致少交个税呢,其实并没有。用前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算12个月全年的个税应纳税额,会发现两种算法全年下来应纳个税金额是没有变化的。只是前期相对现行个税计算法少了,后期相对多了。如果纳税人某一个月份收入突然增加,会导致累计应纳税所得额大幅增加,从而导致跳档的情形。但是这种时候的跳档是必然的,与采不采用累计预扣法没有关系。再问大家,假设员工每月应发工资和应扣的专项附加扣除、五险一金等项目相同,累积预扣法前期缴纳的税款少,后期每月税款会逐渐增多。这个说法对吗?
该说法也是对的
累计预扣法适用的速算扣除数税率表对应的是“全年应纳税所得额”,随着累计数的增加,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会逐渐增多,随之而来的就是级距的调整变化,因此从整体趋势上来看,累积预扣法前期缴纳的税款少,后期每月税款会逐渐增多。
那有人就不懂了,其实就是前后问题,总数还是相同的,干嘛搞这个算法呢?
国家制定“累计预扣”方法进行申报,也是希望只有一处工资薪金且在单位办理专项附加扣除纳税人,应该尽量让这些个人无须办理年度自行汇缴补退税,从而减少工作量。
“累计预扣法”的基本计算方法,大家都会了么,了解到“累计预扣法”的方法后,亲自测试,公式按照下面
你会发现,得出的结论是: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软件支持,确实会增加计算工作量 。比如EXCEL表,此表公式设置起来有些复杂,没有excel基础的人员可能看不太懂,也设置不太准确。如果单位确实对个税的数据要求比较严格,比如:必须亲自测算、数据存档等内部要求,只能说“专业的事儿交给专业的人员去做”,如果仅仅靠EXCEL表来完成,针对各种个性化需求,这工作量是不可小觑的。所以计算个税和个税申报之间的工作衔接上,是要借助一些体外的小工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。否则,也许增加的工作量真的会虐到你想哭。
源恒税务师事务所办事效率就是快,退税半年就搞定!